document.write('
')
您的位置: 主页 >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

  在南明河边的南明东路,有一座英式风格的老别墅——“十八号公馆”。这座建筑因爱而生,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见证着一段跨越数十年的美好爱情故事,让我们穿越时光一起找寻“十八号公馆”和它背后的故事。

  

  史料记载:南明东路北起观水路至南明南路止,东靠观风台,西临贵定路,沿线全长550米。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沦陷区的人民大量涌入贵阳,贵阳人口猛增,为了解决房荒,一些巨商大贾在此建聚会品茶之建业堂。因其临近南明河故后改名为“南明堂”。

南明堂

  南明堂,这里从明代开始就是贵阳私家花园的聚集之处,名流荟萃。才子谢三秀、名噪江南杨文骢都曾在此居住。这里还曾经是贵阳第一个“别墅区”,也是贵阳第一个由政府规划的住宅小区。1938年,贵州省建设厅即选定南门外观风台西南南明河渔矶湾作为新住宅小区的地址。其后,又有不少建筑陆续在这里建成,而“十八号公馆”就是其中之一。初时,别墅并没有名字,九十年代中期,市政建设改扩建,将公馆门前的小巷修成了一条两车道的道路——就是现在的南明东路。十八号公馆当时就在南明东路18号,于是这栋建筑也开始被人们称作“十八号公馆”。

南明东路路牌

  “十八号公馆”的主人是一对恩爱夫妻:冯树敏和汤珩。1930年5月,一部首次展示辛亥革命后新时期女性形象的出版物《闺秀影集》在上海由摄影画报馆发行。摄影家林泽苍作为总编辑,将他所创办的《摄影画报》创刊五年中所刊载的138位才华卓越、气质俱佳的女子个人照片汇集成此书,并为每人附上了一段简单的介绍。她们大多为名门后代,受过高等教育,有才艺,或有一定杰出成就。这些被认为代表了新式摩登女性的人物包括李鸿章的孙女李国绮、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女音乐家夏璐敏、黄氏女塾创办人黄倩鸿、“上海小姐”郭安慈、留法画家唐蕴玉、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选手孙桂云,以及田汉主持的南国社戏剧《莎乐美》的主演余珊等。

闺秀影集封面

  影集的封面与扉页中可见女性运动先驱张默君、书法家黄澹哉女士及作家周瘦鹃题写的标题与文字。其中,第二十五页登载了一位名叫汤珩的女子的照片儿并附文:汤珩女士聪明勤谨,交友诚信,善文词,精绘画,复雅好摄影。而这位汤珩就是“十八号公馆”的女主人。

闺秀影集名单老照片

  汤珩(字佩茹)1908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的盐务官世家,她的父亲喜爱书法与绘画,据传因有雕刻手艺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被任命为南京造币厂厂长,后至上海交通银行总部工作,活跃在三十年代的外滩。1933年,25岁的汤珩在毕业纪念册中写道,自己喜欢“looking out through the window”(望着窗外),也依然满怀期待或不乏浪漫地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位businesswoman(商业女性)和skillful barber(巧手理发师)。从沪江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她先后在一家新兴的广告公司和一家保险公司工作,负责会计、设计、编辑和翻译。

十八号公馆女主人 汤珩

  与汤珩的出身不同,冯树敏的父母兄弟都在战乱与饥荒中死亡,只有一位出嫁的姐姐生死未卜,他几乎成为了一个孤儿。他从贵州偏远的榕江县靠着年年的奖学金和老师同学们的资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铜仁明德中学,之后又随北伐军来到上海。在上海,冯树敏刻苦攻读考入上海名校民强中学。1929年6月,他依靠资助与奖学金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保送进入上海沪江大学,主修社会学,成为榕江县的第一位大学生。

上一篇:民间小故事2 王副将被骗记
下一篇:赵导的爱情故事

您可能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