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您的位置: 主页 > 【地理视野】2022年春晚背后的故事

【地理视野】2022年春晚背后的故事

  2022年春晚背后的故事——《忆江南》中的绘画地理

  在今年的春晚中,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以其新颖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被誉为“唱念俱佳、赏心悦目的春晚清流”。

  节目开始,一位江南女子着青绿色服装,撑着油纸伞出场,瞬间将人带回江南。接着,《富春山居图》画卷缓缓展开,由平面到立体,将人带入了画中。在画中,一位行者,吟诵着唐代吴融的《富春》出场!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画中,山峦连绵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十余位江南女子在烟雨蒙蒙中行走着,陆续遇见了艺术家们饰演的樵夫、渔夫、读书人等。

  节目突破了传统春晚舞台的表演空间,将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以动态效果再现,结合演员的表演和吟唱,打造出了一幅人入画中、画随景动的诗意江南图景。

  

  山水画表达南北自然景观地域差异

  “地理”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从字面的意思大概是指地球表面的事物,而“理”又是一些客观规律,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部庞大的科学体系。

  在此基础上正如《周易正义》所说的:“天有悬象而称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所以在一些典型的绘画门类里,把含有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的相关作品,统一归纳到山水画中。

  山水画以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为创作基础,只不过更多地走向以自然景物作为情感载体,绘画客观了表达主观情怀的产物。

  正是这样的意识驱动下,产生了大量的绘画创作艺术家,他们在各在生活的环境中取景,却在无意中为后人留下了带有区域特色的地理风光图集。如著名的《匡庐图》、《溪山行旅图》、《观潮图》、《富春山居图》等。

  山水画中最能表达地理自然景观是方式就是植被,正如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观赏者很难想象如果黄山,杭州西湖畔没有植被,就像人没有了头发,会产生怎样的审美价值。植被是构成秀丽景色的主要元素,茂盛的植被一方面表达的地理位置多降水低海拔的特点,另一方又是季节的折射。

  而对比起来,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少雨,其植被稀疏,大多以山脉石头,林木岩石呈现。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划分出了南北两大派系,江南画家多以“密体”山水为创作素材,茂盛的植被能够体现江南实景。

  《富春山居图》——绘画地理学神话

  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浙江是文明的发源地,也因为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浙江是极富山水文化与精神的区域,山水诗、山水画因为地理学意义上的宜居浙江而闻名天下,《富春山居图》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文化载体。

上一篇:瀚大黎众|人美版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连环画《墙头记》冯玉太绘画
下一篇:徐峥马伊琍《爱情神话》:窥探一下中产的生活与爱情

您可能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