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您的位置: 主页 > 玉林版合伙人:两名“80后”青年开种植园打拼创业

玉林版合伙人:两名“80后”青年开种植园打拼创业

玉林版合伙人:两名“80后”青年开种植园打拼创业

宁加和、蒋剑刚两人在园内观察中药材生长情况。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黄婷婷 提供

  广西新闻网玉林4月10日讯(通讯员 黄婷婷  陈旭庆)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影片讲述了从学生时代相遇相识的三位年轻人怀揣共同梦想一起奋斗,最后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有梦想,才会坚持走下去。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力量。”这是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巧合的是,这样的故事也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他们原本是供职于不同两家公司的“对手”,都是“80后”青年,为了共同的事业合伙打拼,成为博白和晟农业种植园共同的“园主”。这两位主人公是:宁加和,博白人,33岁,活泼开朗,思维前瞻;蒋剑刚,32岁,来自桂林,沉稳理性,脚踏实地。 

   曾经的“对手”

  宁加和与蒋剑刚的交集从2004年开始,那一年,宁加和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就职于桂林市兴安县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从事罗汉果苗培育等工作。当时,还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蒋剑刚来到这里实习,同样是学习组培专业的蒋剑刚“师从”宁加和,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朋友。

  次年,蒋剑刚毕业后,同样回到了桂林兴安县,不过他选择的是另一家公司,成了职业上的“对手”。“我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只是在不同的‘家’里吃同样的‘饭’。”在桂林的那一段经历,两人觉得这样形容更恰当。

  2008年,机缘让俩人又聚到了一起。那年,他们作为各公司的骨干同时到南宁参加自治区植物组织培养人员资格证培训,并且两人住在了同一间宿舍。从那回来以后,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私下联系更多了,也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兄弟。

  兄弟一拍即合

  他们都是年轻人,有理想,有担当。

  宁加和出生在博白县那林镇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他说,他们村子是一个穷地方。那种穷困带给宁加和最直接的生活感受便是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根本不敢奢谈理想。在公司里上班虽然能靠工资养活自己,但是没有奔头,也看不到希望,就是这样的生存磨砺,“逼”出了宁加和的创业意识——他希望凭着自己的技术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种植基地。

  同样,在企业里经过磨练的蒋剑刚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虽然在公司里上班,家里的亲戚朋友都为他高兴,但他想趁着年轻,自己激情还在的时候,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放手拼一拼。

  当宁加和把创业的想法和蒋剑刚一说,兄弟俩一拍即合。

  2011年5月,宁加和辞职后只身回到博白,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梦。他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爬山、看山,然后把每一处都用手机拍下来,发给还在桂林上班的蒋剑刚,两人通过电话,为“基地”选址。几经对比之后,他们选定了位于博白县博白镇柯木村一处山岭作为“梦开始的地方”。2011年11月,蒋剑刚也从公司里辞职,背起行囊来到博白,兄弟俩决心创办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这就有了今天的“博白和晟农业种植园”。

上一篇:王瑞霞: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强人
下一篇:湖南90后硕士创业卖包子 首家店铺获300万投资

您可能喜欢

回到顶部